市州觀察丨攀枝花:城市邊緣不再“邊緣”
來源:川觀新聞 發布時間:2024-09-27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0
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一景
川觀新聞記者 蘭楠
攀枝花的城鎮化進程正在步入“下半場”。2021年,該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9.92%,2022年為70.2%,2023年為70.78%,穩步提升。
隨著城市不斷擴展,加上受山水分割、行政區劃等影響,攀枝花的城市建成區周邊逐步形成了農村與城鎮“疊加交錯”的狀況。這些城市邊緣區域,記錄著城鎮化發展的脈絡,也見證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它們變化多端又充滿生機。
從“鄉”到“城”,這里解開了哪些發展密碼?又升騰著怎樣的發展期望?近日,記者走進這些區域,探尋其變化秘訣。
留下來
抓就業破解“進城之困”
在城鎮化進程中,人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僅2023年,攀枝花全市鄉村人口轉城鎮人口就超過9206人。此外,近年來當地平均每年有約9萬農村戶籍人口進城務工創業。
米易縣開辦共富技能提升營
如何讓這些人“留得下”?促進就業是一個重要抓手。39歲的鹽邊縣永興鎮新勝村村民何成美,“進城”后成為了中絲天成(攀枝花)絲綢有限公司繅絲車間的工人。每月到賬的工資、按時繳納的社保和醫保讓她感到安心,“以后還可以和城里人一樣拿退休金。”
“我市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不高,就業選擇范圍局限性較大。”攀枝花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改變現狀,攀枝花確定了“以勞務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促進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以多層次技能培訓為抓手,促進農民工綜合素質提升”的工作目標。
下午五點半,攀枝花川發龍蟒新材料有限公司技術員普仁巍脫下工裝走出工廠。5分鐘左右她便回到家,等待她的是一大堆芒果。她和親友一起,熟練地將芒果套袋、裝箱。這種“務農務工兩不誤、掙錢顧家兩兼顧”的生活方式,得益于攀枝花市仁和區金江鎮魚塘村與院校合作開展的定向就業技能培訓。
依托貼近釩鈦高新區的優勢,魚塘村根據園區企業需求,開展“量體裁衣”式培訓,破解農民“變”工人的難題。目前,魚塘村在釩鈦高新區就近務工人數達1100余人,物流車輛和機械經營者152人。當地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2萬元,其中工資性收入占比達54%。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米易縣。米易縣開辦共富技能提升營,針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等群體,免費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推薦、創業扶持等一條龍服務。參加挖掘機駕駛培訓后,白坡彝族鄉核桃坪村村民蒲元濤成為一名挖掘機司機,還進入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月收入8000元左右。
好起來
破解新型社區治理難題
由“鄉”轉“城”后,如何讓群眾不光“待得住”,更要“過得好”?攀枝花從推動城鄉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入手,讓“城市邊緣”變為城鄉之間的“連接紐帶”。
“時光水街”全新亮相
米易縣草場鎮楊柳灣社區是一個以城市新區開發為依托形成的多元化新建社區,其中常住居民6527戶13966人,有5680人是流動人口。近年來,米易縣把楊柳灣社區作為城市社區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打造,探索破解新型社區“治理亂”“服務弱”“環境差”等治理難題的辦法。
該縣2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團組織與社區開展“結對共建”,并推動小區成立業委會、小區議事會、小區監事會,建立起以小區黨組織為核心的“一核三會”微治理體系。同時,該社區推出物業服務公開承諾、履約保證金和季度考評“三項制度”,有效化解居民和物業矛盾。如今,小區繳費率從不到70%提升到90%以上,小區居民滿意度達98%以上。
新生活場景營造,也讓城鎮化更加可見可感。在楊柳灣社區旁,一條“時光水街”全新亮相,優美的街區環境,商店、餐廳等豐富業態,激發起社區居民的消費熱情。“有時候還會有本土歌手來舉辦音樂會,很有意思。”楊柳灣社區居民吳先生說。
米易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還將楊柳灣社區所在的草場鎮,和新山傈僳族鄉、丙谷鎮部分區域作為縣城功能承接區,有序推動城市功能配套向新區拓展。
讓城鄉更好地“連”起來,攀枝花立足基礎設施銜接,提出“花城”打造、 “紐扣計劃”等,全市38個鄉鎮、230個行政村實現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車,目前建成區路網密度居全省第一。此外,當地還實現了隨遷子女100%居住地入學,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保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城市10分鐘+郊區20分鐘+農村30分鐘”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圈打造等。
熱起來
產業升級迎來難得契機
城鄉差距大,產業發展差距大是一大原因。城鄉融合,給產業升級帶來了難得的契機。
攀枝花市仁和區大河中路街道渡口社區位于城郊接合部,面積8平方公里,共8023戶24069人。2020年,該社區由農村社區轉變為城鎮社區,新的發展方向亟待明確。
經過調查摸底后,渡口社區決定引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汽車產業服務業。最終,一個投資金額達126億元、年銷售額100億元、年納稅額3.6億元,集汽車銷售、零配件、車輛檢測和二手車交易于一體的攀西汽車產業服務業集聚區落地該社區。目前,集聚區已引進500余個國內外知名品牌,創造就業崗位3.1萬余個。
行走在這些城市邊緣區域,記者發現,很多地區不是簡單地把“鄉”變“城”,而是用足近城優勢,打造新的創業熱土。
阿署達故事里星空露營地
9月10日晚,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故事里星空露營地上亮起星星點點的氛圍燈,悠閑的氛圍感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體驗。近年來,有著600年歷史的阿署達村創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攀枝花市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創建鄉村旅游文化品牌“故事里”,先后帶動1800余名村民入股。目前,占地面積2萬余平方米的星空露營地已經吸納3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促進村民戶均增收3000余元/月。阿署達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突破800萬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5年前增長近70%。
“在城鎮化進程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產業優化升級,一方面有利于推動城鄉空間融合發展,打造開窗見綠、推門見山的現代化綠色城市;另一方面有利于以鄉村良好的生態資源向城市提供多樣化生態產品,將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顯化。”攀枝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
落筆于以人為核心,攀枝花城市邊緣不再“邊緣”,城鄉融合發展路子越來越清晰。
攀枝花城市景色
(攀枝花市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