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英雄本色 重赴國家戰略
來源:攀枝花日報社 發布時間:2020-05-09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0
——攀枝花加快“兩城”建設,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釩鈦新城加快建設。 (周良 攝)
□本報記者 陳帆 晏潔
4月23日,一顆珍貴的“種子”在攀枝花萌芽。
當天,總投資150億元、占地1165畝的攀枝花·銅鑼灣時代廣場項目正式簽約,香港和攀枝花完成了跨越1700多公里的浪漫“邂逅”。
這顆珍貴的“種子”耕種于1年多前四川代表團赴香港和澳門開展的“川港澳合作周”活動;生根于川港合作會議機制;萌發于攀枝花與港商港企的一次次對接和交流中。
攀枝花,這座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不僅是投資的熱土,也是讓夢想照進現實的沃土。
承載著共和國最初的強國夢,在三線建設的國家戰略中誕生的攀枝花,書寫了“三線精神”的華章,開啟了“自力更生建設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精神”的大門。
如今,歷史的重擔再度落在這座英雄城市的肩頭。加快“兩城”建設,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目標如炬,照亮征程。這是對智慧和能力的考量、對思維和遠見的破題,更是突圍與登高的英雄本色、擁抱詩與遠方的浪漫激揚。
回首走過的路,攀枝花從未放棄過尋找機遇和謀求突圍。在每一個重大發展節點,都彰顯出攀枝花在時代大潮中的“弄潮兒”本色。
一年之始,意義非凡。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成渝地區的發展納入國家規劃和國家戰略。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為新時代四川、重慶改革開放再出發搭建的重大戰略平臺,更為攀枝花重返國家戰略打開了千載難逢的“通道”,也考驗著攀枝花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發展機遇的姿態和作為。作為省內距成都最遠的城市,攀枝花決不能坐在“觀眾席”上遠觀,反而要比別人有更強烈的危機意識,付出更艱辛的努力,主動登臺“同唱一出戲”。
“攀枝花重赴國家戰略!”1月13日,中共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在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上向全市人民宣告: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努力在新的國家戰略中發揮新作用、作出新貢獻。
“進”國家戰略之格局,“借”國家戰略之偉力,攀枝花打好以“兩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高質量發展“組合拳”,開啟從有限空間走向無限發展的通道。
“兩城”在哪里?站上保安營的山脊,目光所及,東西兩側一片開闊,沿群山伸展,猶如城市“雙翼”,釩鈦高新區、花城新區坐落其間。
過去50多年,攀枝花的產業過分依賴以鋼鐵、煤炭為主導的資源開發和單一產業發展模式。隨著國際國內鋼鐵、煤炭市場的周期性波動,結構性矛盾與產能過剩、要素制約、煤礦整頓、環保壓力等緊密交織,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攀枝花,需要的正是一次決勝未來的戰略布局。
應運于重赴國家戰略宏大擘畫而生的“兩城”,通過空間重構,開辟發展載體和永續空間。
“兩城”如“雙翼”,然而,在峽谷地區起飛,比在平原地帶起飛,需要更堅定的方向、更強大的動能。這何嘗不是一種提醒:建設“兩城”,一開始就要保持足夠定力,不為一局一域所羈,不為短期利益所迷,不為一時得失所惑。
步伐足夠堅定,方能行穩致遠。
4月26日,釩鈦新城傳來好消息:釩鈦新城包裝儲備的17個、總投資237億元的新基建項目已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儲備。
“這17個項目涉及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項目已開展前期工作,并完善了立項等前期手續,爭取年內開工建設一批。”釩鈦高新區(釩鈦新城)經濟發展局負責人介紹,還有10大類、38個釩鈦新城建設項目也將于近期啟動。
作為攀枝花城市發展的另一“翼”——攀西科技城也把今年確定為“項目建設年”,共推出重大項目60個,總投資27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類15個、五大區域高地帶動類14個、科創及大健康產業類31個。
自去年7月市委作出加快建設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決定,短短9個月時間,“兩城”從概念走進現實,憑的是什么?
“看得見的,是成績與收獲。看不見的,是動力與期盼。”這就是攀枝花人的回答。
動力,來自于省委對攀枝花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及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擔當;期盼,來自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民生寄托。
經過9個月的努力,“兩城”建設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釩鈦新城成為川西南、滇西北基礎功能完善、要素集聚力強的產業園區;攀西科技城生產生活生態配套設施逐步成型。
當“兩城”建設的“成績單”正在轉化為重赴國家戰略的“入場券”時,攀枝花瞄準高質量發展之“高”,主動作為,毫不猶豫。
“釩鈦文章”再破題。
發揮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和國家級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平臺作用,強化部省聯席會議的政策功效與支持,推進國家釩鈦新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創建,強力推進釩鈦綜合利用科研開發和產業化,培育發展稀有金屬深加工,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深入探尋與成渝地區在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冶金制造業、有色金屬等重點領域的深度合作,積極承接成渝地區產業轉移,探索“總部在成渝,基地在攀枝花”“研發設計在成渝,轉化生產在攀枝花”合作模式,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意將攀枝花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先進制造基地。
“陽光文章”再升級。
充分利用陽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推進攀西安寧河谷地區綜合開發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農文旅融合發展,聯合涼山州共同創建全國鞏固脫貧成果穩定發展示范區,打造四川第二個平原經濟帶。推動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建設,發展運動康養、休閑康養、醫養結合,建設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與成都平原經濟區形成配套補充。
“門戶”建設再破壁。
加快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推動成昆鐵路擴能改造、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扎實推進宜西攀高鐵、攀昭鐵路、機場遷建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新打造通過宜賓連接成渝的快速通道,密切與成渝地區的互聯互通,縮短與成渝地區的時空距離。同時,據此形成四川南向通過云南、廣西,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開放門戶。
今天的攀枝花,正努力成為我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探路勇者。